本期要點:
一、政策動態
(一)三季度宏觀數據公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二)李克強主持召開部分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
(三)10萬億“結構性存款”大變局:中小銀行壓力大
二、行業訊息
(一)AMC引戰混改加速!四川首家AMC推大規模增資
(二)多家公募收到窗口指導,債基審批將受限
(三)中國華融成立20周年,收購不良資產超2.9萬億元
來源:浙商資產研究院
一、政策動態
(一)三季度宏觀數據公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在內外部不確定性與挑戰增多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三季度GDP當季同比增長6.0%,較二季度增速降低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季度下滑,當季增速創下了1990年以來的新低。展望下一階段,盡管全球經濟依舊疲軟,中美貿易摩擦尚未根本好轉,地緣政治局勢不確定性依然較大,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是,我們預計在節假和政策因素推動下消費有望保持較高增速,貿易摩擦局勢暫時緩解和西方圣誕節臨近等因素作用下進出口有望保持較好態勢,工業產出和制造業投資有望企穩,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高位回落,加之逆周期和穩增長政策加碼,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企穩。
評論:雖然中美貿易戰釋放出一些正面信號,但是海外市場疲軟已成事實,內需拉動能力有限不足以保持過去的高增速。政府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了逆周期調節,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工業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但是當下的緩釋政策能解決當下的經濟下行,不能作為長久之計,不能對今后的資產價格有過多期待。
(二)李克強主持召開部分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
今年以來我國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內經濟也面臨多重挑戰和困難,總理在陜西調研期間,專門主持召開部分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為的是從地方層面更加深入了解當前的經濟形勢,為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聽取意見建議。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未來的經濟增長需進一步向改革開放創新要動力,從拓寬國內市場需求挖潛力,以改善民生為導向培育新的有效投資和消費需求,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此,一是通過減稅降費、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二是通過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工具,做好政策協調聯動,加強預調微調;三是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作用,帶動民間投資,加快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四是培育拓展新的商品和服務消費增長點,活躍城鄉線上線下市場;五是改革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
評論:國家目前在著力做的事情有這幾件,一是通過保企業來保就業、保民生,二是刺激地方政府促進投資,三是向農村挖掘消費市場。可以看出,第一個目的是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經濟持續發展,向下的微觀舉措包括流動性充裕以及減稅降費。第二個和第三個目的都是為了拉動需求,以匹配供給(企業)。之前的供給側改革下低效生產力已經被淘汰和替換,但是供給仍然過剩,需要創造需求來匹配。
(三)10萬億“結構性存款”大變局:中小銀行壓力大
10月18日,結構性存款監管的綱領性文件《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終于落地,標志著結構性存款監管的大幕終于拉開。
1、量方面:“普通類”資格限制和真結構轉型要求使中小銀行承受更大的收縮壓力。同時流動性管理難度增加,大行相對穩定,中小銀行承壓;
2、價方面:此前沒有衍生品資格的小銀行是抬高結構性存款利率邊際的主要力量,在這些銀行受限之后,高利率產品逐漸減少,整體成本會趨于下降。
評論:結構性存款是銀行主動負債管理的工具之一,是銀行間競爭的一種形式,中小銀行吸儲能力有限因而會采用結構性存款,而且是借助通道行的幫助發行。顯然此次結構性存款政策會給中小銀行施壓,大行無非是失去通道業務。由于去通道,釋放到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會降低,相應的損失則由中小行承擔。
二、行業資訊
(一)AMC引戰混改加速!四川首家AMC推大規模增資
成立于2015年1月的川發資管,是四川省第一家省級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于2015年11月獲得原銀監會關于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業務資質的備案認可。川發資管在公告中透露,公司目前主體信用等級為AA+,職工人數為67人。截至目前,公司注冊資本30億元,主要從事的業務為收購、受托經營及處置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的不良資產,債務重組及企業重組。數據顯示,川發資管近年發展極為迅猛。去年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超過8億元、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2%和98%。
2017年的這兩項同比增速也達229%和56%。截至2019年8月末,川發資管總資產達101.2億元,前八個月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實現凈利潤1.6億元。公告披露,川發資管希望通過此次增資擴股,引入數家金融機構或能和公司業務相匹配的有較強實力的外部投資方,每家外部投資方認購注冊資本金不低于1億元,合計新增注冊資本不超過20億元,擬融資金額不超過21.554億元。增資完成后,四川金控保持控股股東地位不變,占股不低于51%,并在董事會中占據半數席位。新進投資方合計持股比例則不超過34%。川發資管表示,希望借助資本金擴大,有效支持公司經營流動性,提升公司資本規模水平,提高展業規模和抗風險能力,支撐公司未來長期持續發展。
按照規劃,2019年川發資管擬推進不良資產包收購、問題企業債務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特定產業重組并購等業務。僅就目前擬實施和儲備項目計算,累計需要超過20億元資金支持。
評論:川發資管擬增資20億元,假設負債率控制在80%,則可撬動的資金為100億元。考慮到四川省內的不良資產規模有限,這筆資金最終會外溢到省外不良資產市場,給其他機構帶來競爭。顯然在不良資產供給收縮的大環境下,部分機構決定出手收購,期望搶占市場,追求剩者為王的結果。
(二)多家公募收到窗口指導,債基審批將受限
上周五,證監會以窗口指導的形式向多家基金公司產品部傳遞了最新的產品審核要求。多位受訪者稱,此次公募產品審批規則調整的大方向是“鼓勵權益基金,限制債券基金”。深圳一家公募基金產品部人士向記者指出,“這次規則的調整主要就是鼓勵大家今后多申報權益產品,債基的審批流程將會變慢。普通權益基金之前大概需要60日至70日左右,調整之后在一個月內就可以獲批了。”據悉,證監會對于產品審核的新要求具體涉及到如下多個方面:第一,普通債券產品待審批每家只能一只,多余的產品撤回。同時提供承諾函,發行上限10億元,6個月內不開放產品申購。第二,證金債指數產品每家每年兩只,超過產品撤回。第三,攤余成本法債基只能一只,超過產品撤回。第四,商品類產品待批產品中除了上海金ETF以及聯接基金外,所有產品都需撤回。第五,科創類產品新產品不再受理。開放式、封閉式配售每家只能在批途中一只,超出的撤回。第六,定制基金封閉期不得短于一年,在批中產品需要更改封閉期。同時提供承諾函,承諾發行上限10億元。已批未募集產品不受限制。第七,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含指數型、ETF)不受限制,隨時上報,一個月以內獲批。除上述內容之外,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攤余成本法貨幣基金也有規定,要求每年只能申報兩只。”
評論:資本市場降桿桿,可以說供給側改革仍在繼續,但是改革對對象從實體經濟轉向虛擬經濟,這一刀砍的是廣大金融從業者。證監會的意圖是很明顯的,引導資金沉淀在實體經濟,避免高杠桿短期限的債務影響企業過冬,讓金融機構與實體經濟互相取暖。顯然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難以接受這種結果,但受監管窗口指導職能執行。
(三)中國華融成立20周年,收購不良資產超2.9萬億元
中國華融于10月16日在京召開“新時代新華融新征程——紀念公司成立20周年大會”。中國華融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占峰發表主題講話,黨委副書記、總裁李欣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20年來,中國華融作為國家經濟金融改革發展的親歷者、見證者,已經與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深度融合,逐漸發展成為服務國家戰略、化解金融風險、實施逆周期金融救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一支重要力量。幫助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輕裝上陣。先后承接工商銀行兩次大規模剝離的6800多億元不良資產,為工商銀行股改上市創造了有利條件。20年來中國華融累計收購不良資產超過2.9萬億元,收購規模處于市場領先地位。幫助實體企業紓困減負、煥發生機。對口接收了國家確定的580戶債轉股大型國有企業中的505戶,涉及債權金額超過1000多億元;累計實施市場化債轉股項目23個、投放金額176億元;累計開展問題企業重組項目65個,涉及金額465億元,有力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
評論:不良資產行業的市場地位就是由資產管理規模確定的,資產收購和處置的規模夠大,就能控制對銀行和對服務商的話語權,就能按照自己的經營計劃影響市場,就能讓其他機構跟著自己的節奏走。雖然華融的部分人員在部分事項上犯了政治錯誤,但不能否定華融對中國經濟穩定做出的貢獻,其大客戶策略也是值得學習的。